(资料图)
在迈向物联网的路径中,“万物皆媒”并非空话。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具、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办公终端……不一而足。总之,在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场景化生活型态的社会中,人们更加方便被各类介质所触达和服务。人们被介质触达的那一刻起,介质所传播的内容就开始提供服务。正如你打开智能手机中的含有广播内容的APP,戴上耳机,无论你身处何处,居家、车载、逛街购物、晨练还是骑行…广播的声音一直伴随着你。再比如早间通勤时段,坐在车里,打开车载广播收听交通频率,满足了对路况信息的需求又碰上播放你特别喜欢的一首歌,让你欲罢不能,沉浸其中……究其本质就是内容占据了用户的时间。
广播在众多有声媒体中的地位并未大幅度衰减,在车载收听场景中一直稳步向好。CSM的收听率数据显示,车载收听市场总量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的态势。此外,广播听众收听节目的沉浸度很稳定,场景变化对收听的影响度非常低。无论全天任何时段,开机听众的多寡,其在全天各时段收听节目的沉浸度基本相似,深夜时段略高一些。
当今的广播听众花在收听广播及音频的时间已经远超当初只听广播的时代,而其中收听非广播有声内容的时间增长很快。数据显示,人均收听非广播有声内容的时间为64.74分钟。收听非广播节目仍然不受场所的限制,居家和车载仍是最主要的收听场所。
解放眼睛和手,戴上耳机,自成一体,沉浸其中,乐在其中,而同时又不影响做其他事情,这就是收听广播和网络音频的现状。对于广播和音频这种收听个性化和伴随性极强的媒介,是不会因为场景转换产生过多的扰动。
要想使听众(用户)的收听达到沉浸状态,测量的表征尺度就是时间。其内核就是内容的吸引力,这方面,广播与非广播音频之间构成了竞合关系,对于广播电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机遇。无论5G也好,智慧型广播也罢,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迭代式发展,广播及音频都时刻面临着信息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巨变。
基于对数据的解析、算法推送和AI技术的加持,畅想未来的广播,能够为我们带来充满想象的空间。你早晨被自己喜欢的声音唤醒,跟着铿锵有力的声音做运动,开车听着推送给你的新鲜热乎的新闻,中间还可以放上一两首喜欢的曲风歌曲,在你情绪不佳时,有娓娓道来的声音抚慰,在你情绪高昂时,有励志的声音鼓励,在你睡觉时,有缓缓的入眠故事……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对你需求的精准把握,提供精准服务,千人千样,千人千声。而你作为个体,也可以同样输出自身有价值的内容和服务……
有专家曾说过“人即媒介、社会即媒介、环境即媒介”, 对于广播来说,创新时不我待。广播面临的将不再是我们熟知的“听众”,也不再是我们正在熟知的“用户”,而是“人”。人有喜怒哀乐,未来的广播一定要提供与“人”能共情的内容和服务,能给“人”即时提供情绪价值,培养“人”的深度依赖和信任。同时,作为被服务的个体,同样反向输出独有价值,增量广播消费群体的价值池,为广播带来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能体现自身价值,从而与广播建立和形成新型的良性互动关系。届时,在多场景下,对新广播的沉浸和依赖,则更加彰显新广播的优势,让我们拭目以待。(转载有删减)
文章来源:云南广播电视台规划发展部
责任编辑: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