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4月22日电(记者陈杰)“如果把46亿年的地球历史压缩成一天,地球诞生为零点,人类直到23时58分后才出现……”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小学的一间教室,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讲解员霸慧文用这段开场白开始了一堂自然科普课。
课堂上,学生们正根据霸慧文的提示,仔细寻找学习卡片上的线索,根据地质年代、食性等特征为当天学习的10余种恐龙建立物种档案。
4月20日,霸慧文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小学讲解古生物知识。新华社记者 陈杰 摄
(资料图片)
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是青海首家以自然资源为主题建设的博物馆。世界地球日前夕,讲解员霸慧文走出博物馆,将自然资源知识带进校园。
2021年,为了推动更多青少年接受自然教育,霸慧文和同事利用馆内资源和自身知识积累,设计面向中小学生的自然科普课。
讲过几次课后,霸慧文发现课程知识性内容偏多,缺乏互动交流。后来,霸慧文根据学生反馈,陆续在课程中增加了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
这是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的一角。(受访者供图)
对胜利路小学四年级二班的高毅博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在学校参加自然科普课。在老师的带动下,他频频举手回答问题,有时还会离开座位,和其他同学讨论一只恐龙的分类。
临近下课,收获满满的高毅博说:“古生物的灭绝与演化,生动体现了大自然的力量,我们要学会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4月20日,胜利路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学生在讨论问题。新华社记者 陈杰 摄
除了古生物,博物馆讲解员还通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带领学生“走近”青藏高原生物,学习食物链、食物网知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自然教育的重点是走到户外、走进自然,而青海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副馆长张钟月介绍,未来博物馆将与更多学校合作,开展观鸟识花等户外研学活动,让自然成为课堂,推动更多人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